無錫市新逸德空氣調節設備有限公司
1. 病毒通過含有病毒的顆粒傳播
這些顆粒來源于咳嗽、打噴嚏、說話和呼吸等活動,在活動中產生了直徑在幾毫米到小于1微米之間的懸浮微粒。
2. 顆粒大小影響傳播距離
大液滴(直徑> 50μm)幾乎立即沉降在地面上;直徑為10–50μm的顆粒會在幾分鐘內沉降;小顆粒(<10μm),包括來自蒸發的較大顆粒的液滴核,可在空氣中停留數小時,并且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深處。吸入之后,隨著時間的流逝,它們會沉降在呼吸道表面上。
3. 空氣濕度影響存活時間和傳播距離
細小顆粒的沉降過程,以及沉降到物體表面后的存活時間,受到空氣濕度的影響,從而也影響了其整體的傳染性強度。濕度很重要!世界各地多位學者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總結和分析,推出了技術白皮書——《濕度控制如何降低病毒的傳染性和存活率》。
主要發現:
濕度與病毒的傳染性和存活時間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系。相關研究表明,在相對濕度(RH)處于40%-50%時,許多常見的有害病毒的惰性化速度比相對濕度≤20%時要快得多。
實驗詳情 :
實驗一:高濕度可降低流感的傳染性
以流感病毒為例,測試了不同大小的霧化顆粒的流感傳染性與相對濕度之間的關系。主要結論:如果將相對濕度控制在45%至50%的范圍內,同一氣溫環境下流感的傳染性迅速下降至20%以下。
使用傳播性胃腸炎病毒(TGEV)和小鼠肝炎病毒(MHV)這兩種冠狀病毒代替風險性更高的SARS-CoV病毒,用來確定溫度和相對濕度對冠狀病毒在不銹鋼上存活的影響。
主要結論:病毒在低相對濕度(20%)和高相對濕度(80%)時,比中度相對濕度(50%)時更易存活。在所有濕度條件下,病毒的失活在20℃比在4℃時發生得更快。
TGEV和MHV在20℃和(a)20%RH、(b)50%RH和(c)80%RH的條件下的存活率。實心方框:TGEV;實心圓圈:MHV;空心圓圈:樣本值低于測定的檢測極限值(5 log10 MPN),誤差線表示95%的置信區間。
多方實驗數據擬合發現:
Copyright ? 2019 無錫市新逸德空氣調節設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備案號: 蘇ICP備2021002526號-1